2025年1月14日至17日,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厦门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XMAS 2025)于厦门成功举办。会议围绕“科技变革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主题深入探讨,与全球远道而来的学者共同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灵感。
回顾亮点
前沿专题报告1:COASTAL SOS泰国项目:解决泰国湾上部的富营养化-低氧问题
COASTAL SOS是海洋十年认证的海岸带大科学计划,致力于促进科学、管理和社会参与的切实融合,聚焦东亚海区,为该地区的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在本届大会上,COASTAL SOS主办了针对泰国湾上部的工作坊,重点关注该区域的富营养化-低氧问题。来自中国和泰国的多位科学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缺氧问题的形成、现状及影响进行探讨,包括影响该区域水质的社会经济因素、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分布情况、表面沉积物中的氮化合物的时空分布、地下水排放情况、沿岸水质监测及预警。此外,来自中国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的科学家还分享了中国长江口监测和管理低氧和脱氧的经验。在报告环节结束后,报告人和与会专家一起讨论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解决泰国湾上部的富营养化-低氧问题。

厦门大学陈洪梅副教授作报告分享

讨论环节

与会报告人合影
前沿专题报告2:东亚海和西太平洋的区域模拟:海洋十年项目MoNITOR和COASTAL-SOS的经验及展望
区域模拟的数字技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海洋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助力于解决海岸带问题。在本届大会上,两个联合国“海洋十年”认证项目MoNITOR和COASTAL-SOS共同主办了“东亚海和西太平洋的区域模拟”讨论会,MoNITOR牵头科学家、海洋二所的王云涛研究员就“海洋自然灾害防治与环境健康增值”(MoNITOR)项目的进展及展望进行分享,COASTAL-SOS项目办公室主任、厦门大学陈洪梅副教授分享了题为“融合科学、管理和社会参与:助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COASTAL-SOS)项目的数字孪生海洋平台的进展及展望。泰国农业大学的Tanuspong Pokavanich博士分享了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在助力泰国湾海域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厦门大学的柴扉教授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指出数字孪生系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若能推动实现一个在全球海域通用的标准化模型,对于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还需要利用好联合国这个关系网,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基础科学和建设水平。

柴扉教授主持会议

王云涛研究员作MoNITOR项目经验分享

讨论分享